做好信用奖惩和信用监管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

2021.01.09

——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——

 

落实《广州市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施方案》及其部门工作指引,规范公共信用信息披露使用,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障,规范信用联合奖惩工作,防止失信惩戒泛化滥用。

 

开发联合奖惩应用系统,推动“信用奖惩、一键搞定”模式应用,对接“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”“市通用审批系统”“市一窗综合受理系统”等业务系统,实现信用主体信息自动匹配红黑名单及奖惩措施,在公共资源交易、财政资金使用、土地交易等行政领域,对失信惩戒对象予以限制。

 

探索推进市场性、行业性、社会性信用奖惩,制定《广州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》,支持发包人拒绝“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‘黑名单’或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建筑市场主体”承接工程或者供应材料(设备);制定《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》,鼓励经营者“共享用户用车信息,建立用户用车信用评价体系和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等管理机制”。

 

——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——

 

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纳入市公共服务事项,建立完善工作机制,市区各部门累计组织信用修复公益性培训20余期,印发《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指南》2万余份。

 

完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“一网通办”机制,推动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在“信用中国”网站与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协同修复。疫情期间,开辟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绿色通道,协助企业加快重塑信用。

 

2月疫情以来,累计完成信用修复7730笔,其中重点保障企业573笔,市复工复产重点企业442笔,最快20分钟内为某外向型出口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,消除了企业ISO13485(医疗行业ISO标准)证书到期换证和防疫医疗产品出口障碍。

 

积极开展企业环境信用修复,全年累计调整155家企业环境评价信用等级;研发上线经营异常名录、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微信小程序,精简程序、缩减时间,为企业提供全程网办“零跑腿”服务,累计39274家市场主体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移出异常名录。

 

积极引导严重失信企业及时履行法定义务、修复信用记录、退出黑名单,2020年“失信被执行人名单”退出10787宗,“海关失信企业名单”退出305家,“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”退出495家。

 

——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—— 

 

出台实施《广州市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在社会诚信、商务诚信领域和新经济领域全面推动全流程信用监管,在92个细分领域实现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。

 

在全国率先建立建筑市场诚信评价体系,对承包、监理、造价咨询等近1.4万家企业实施针对性监管措施。

 

对道路运输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、交通建设工程等领域2389家企业开展信用评价,评定环保诚信等级企业(绿牌)51家,对酒店、旅游景区进行评星、评级,对住宿、游泳、美容美发、沐浴等公共场所开展量化分级管理,为诚信优秀企业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减少日常检查频次,加大差级企业的检查力度。将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生产主体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,根据级别采取差异化抽检频次。

 

出台针对餐饮服务企业、食品生产企业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文件,研究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管理指标体系、风险模型。

 

对运输企业和车辆的失信行为实行记分处理,2019年共形成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诚信计分记录1096条。

 

制定《家政服务信用等级评定规范》,搭建实名制公益服务平台,全量归集150家家政企业、25万家政从业人员信用信息,不断完善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记录、跟踪评价和管理制度。

 

——加强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应用——

 

开展信用监管应用支撑平台建设,构建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,支撑各职能部门开展事前核查、事中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、事后实施联合奖惩。

 

探索推动市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领域应用,实现“信用良好者无事不扰、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”。

 

转载:南沙投资